江西省2005-2012年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 资源简介:
约3410字。
江西省2005-2012年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要注意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切入作答。(1)考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抓住首联中“笑”和“愁”,它们同时运用了拟人、对比两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作答。(2)第一问考查典故的出处,考生可结合对“人乞祭余骄妾妇”的理解(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从而联系到所学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第二问可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所表现的主旨以及作者身遭贬谪的遭遇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