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14中2011-2012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25 15:3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7题,约11500字。

  河北省衡水14中2011-2012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套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其中Ⅰ卷为阅读题,72分,Ⅱ卷为表达题,78分。满分150分。
  2、请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2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比,这崭新的一年似乎更有着特殊的意味。不知是因为古玛雅文明留下的末日预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令人恐惧,抑或是两年前风靡全球的大片《2012》的视觉冲击太过惊人,总之,2012这个年份的的确确因为与“世界末日”产生了某种联系而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世界末日”说,大多数人的态度是理智的。然而,有人却宣称,除了玛雅文明外,几乎所有古老文明中都有末日预言,且都和2012有关——有人从《圣经》里破译出了“2012末日预言”的密码,有人从神秘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中找到了证据,甚至还有人从中国的《推背图》里发现了这一“天机”。
  在这些言之凿凿的话语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微妙却危险的变化?
  众所周知,2012末日预言来自于古老的玛雅文明。2012年12月21日,本是玛雅文明中长计历中一个周期的结束日,一个循环的最后一天而已。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它却被预言家们和“世界末日”一次次地牵强附会、阴错阳差地联系到一起。
  追根溯源,“末日预言”也与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基督教思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将在最终一刻得到上帝的公平裁决,善的被接引到天堂,恶的就要打入地狱,《圣经•启示录》里便详细描述了末日景象。但显然,宗教情感和宗教内容需要分开看待。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情感倾注的对象即宗教内容,应该经过理性的检验。然而,一代又一代基督教预言家们在狂热情感支配下,一次次作出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在他们口中,世界“曾经”的末日有公元156年、公元500年、公元800年、公元2000年等等。它们无一应验,但仍然层出不穷。
  “末日预言”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甚至能够蛊惑人心,首先是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适感,以及对世界和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可控感,使得普通人对未来充满了惶惑。“末日预言”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枯燥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你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你心灵悬空无所寄托时,有什么比“世界末日”更能打破我们这种单调的生活,更能让人逃避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呢?这些平凡的人心,就是“末日预言”发酵和传播的最好土壤。只要掌握了预言的三要素及其设置方式,一则像模像样的预言就能顺利炮制并广为流传。
  然而,末日预言毕竟是缺乏理性的谎言。2012年的到来,最终也将会击碎“2012世界末日说”的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人类不能够勇敢面对现实问题,一味地“掠夺式”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出现一系列危机,让我们走向真的“世界末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B.对于“世界末日”这一预言,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无奈的沉默。
  C.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可能使一些人联想到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
  D.大片《2012》视觉冲击太过惊人,以致有些人相信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
  2.下列关于“末日预言”受人关注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使很多基督教预言家相信世界末日的到来是必然的。
  B.某些科学工作者的推波助澜使“末日预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让人觉得更加可信。
  C.普通人面对世界所产生的渺小无力和惶恐感使“末日预言”有了广阔的市场。
  D.枯燥平凡的日常生活让人厌倦,人们宁愿期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12年与以往的任何一年相比都更有特殊的意味,因为这一年被预言为世界末日。
  B.玛雅人所说的“末日”指一个历法计数周期的最后一天,并没有说这一天世界将灭亡。
  C.基督教预言家乐此不疲地反复多次预言世界末日,源于他们非理性的宗教狂热。
  D.“末日预言”虽然是荒谬的,但人类如果继续自己的无知,走向灭亡就会成为一个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诏未下,欲即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景佺谓曰:“公虽受命为司马,州未受命,何急数日禄邪?”嗣业怒,不听。景佺曰:“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即欲搅乱一府,敬业扬州之祸,非此类邪?”叱左右罢去,既乃除荆州司马。吏歌之曰:“录事意,与天通;州司马,折威风。”由是浸知名。
  延载元年,检校风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季秋出梨华示宰相以为祥,众贺曰:“陛下德被草木,故秋再华。”景俭独曰:“阴阳不相夺伦,渎即为灾。故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令草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窃恐陛下布德施令,有所亏素。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咎也。”顿首请罪。后曰:“真宰相!”会李昭德下狱,景佺苦申救,后以为面欺,左迁秦州刺史。入拜司刑卿。圣历元年,复以凤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景佺以为胁从可原,后如其议。坐漏省内语,降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             徙:流放。
  B.由是浸知名                           浸:逐渐。
  C.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治诏狱     治:审理。
  D.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         按:查办。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杜景佺“性严正”的一组是
  A.①州司马,折威风                    ②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