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6/15 19:5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8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小题,约6560字。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卷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2分)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