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九年级语文第二次学情分析样卷
- 资源简介:
共23小题,约7400字。
2012年九年级语文第二次学情分析样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大漠孤烟直, ▲ 。(王维《次北固山下》)
(3)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6)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予独爱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0) ▲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云翳(yì) 澎湃(bài) 断壁残垣(yuán)
B.狡黠(xiá) 干涸(hé) 骇人听闻(hài)
C.尴尬(ɡān) 宽恕(shù) 忍俊不禁(jìn)
D.惬意(qìe) 静谧(mì) 义愤填膺(yīnɡ)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藉贯 娴熟 吹毛求疵
B.羁绊 凛洌 怒不可遏
C.取缔 迁徙 无动于中
D.隐匿 窒息 抑扬顿挫
读新闻,看新闻,也能学语文。请按照要求完成4~6题。
4.以下文字是一位同学摘录的一段新闻,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在以日新月异的趋势迅猛发展。②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③能否培养未成年人对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习惯,是当前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
(2)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应把“ ▲ 号”改为“ ▲ 号”。(1分)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分)
能否培养未成年人对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习惯,是当前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读者最喜爱图书依次为《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简•爱》《天龙八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部,这些图书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中的哪一个人物?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写出喜欢他/她的原因。(3分)
我最喜欢《 ▲ 》中的 ▲ ;
喜欢的原因是: ▲
6.2012年4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称有些药用胶囊使用了工业明胶,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安。请你阅读下面的四格漫画,解读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反应。(3分)
(1)根据题干和漫画的提示,发挥想象,补写出第四幅漫画中省略号处皮鞋说的话。(2分)
▲
(2)这幅四格漫画讽刺了 ▲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