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知识:1.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学习搜集资料,查阅资料方法。
德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三.教学难点:
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找到罗布泊)同学们,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东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均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如今成为了“死亡之地”,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学生带着疑问在文中寻找答案)回答: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总之,由于人为的原因,生态环境被破坏,而致使美丽神秘的仙湖消失。
三、资料演示:
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问:同学们,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明确: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2、师问: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做一份内容提要:
①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沙漠”“神秘”
②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绿洲”“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