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案
- 资源简介:
两个课时,约3450个字。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淄博市育才中学赵文慧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一、课前学习
1、背景与体裁。
这是梁启超作为大学教授在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的一次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辞,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体裁: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有针对性;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道理充分,例证充实;④感情充沛、感染力强;⑤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尽量口语化。可见,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议论文来学(口头议论文)。
2、补充议论文结构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检查预习
1、《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2、教诲()解剖()骈进()佝偻()层累()拣择()
旁wù()断zhāng取义()全fù精神()xiè渎()
gōngdé圆满()强guō不舍()
3、积累词语及经典语句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要的着眼处道理极容易明白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3、本文在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4、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5、这是一篇(),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的论点,围绕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接下来,分别谈论了()、()、()的重要性;最后,又用()和()总结全文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