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初三语文质量调研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7道题,约5670个字。
2012年嘉定区初三学科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观猎》)
2.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
3.,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知否,知否?。(《如梦令》)
5.,盖以诱敌。(《狼》)
6.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4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词中加点的“胡”一词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转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作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式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怒:责备。②一郎:一位官员。③谏议大夫:官职名称。④笏(hù):笏板,
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上上奏的有关内容。
12.解释上文中加点字。(4分)
(1)此人素清素()(2)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得()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恢复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B.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C.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D.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