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全文,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和层次,在此基础上做到熟读成诵。
2、 了解宋襄公和子鱼不同的观点,并试做简要评价。
3、《左传》的创作特点,尤其是战争题材。
二、 教学重难点:
1、《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2、从精简的语言中理解人物形象。
三、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初中都学习了《曹刿论战》(复背课文第51页),比较而言,两篇文章有何相同之处?
①出自同一部书《左传》②都是战争题材(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③都涉及了关于战机把握的问题④都是以寡敌众(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在泓之战中,宋襄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公伤股,门官歼焉。”
为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下场呢?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战争的经过。
2、进入课文:
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叙述战争的经过呢?第一节即文章的前半部分叙述了战争的经过,以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那么后半部分主要说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宋襄公和公子目夷的论争,公子目夷对宋襄公的驳斥。
而宋襄公和子鱼也就是本文的两位主要人物,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人之间的身份和关系。
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之战的统帅。子鱼,宋襄公的庶兄即同父异母的哥哥,位居高位,掌管军事。这样的身份和关系,两人在文中的对话和行动里会有什么样的神态和心理呢?我们在学习和诵读中注意多去体会和揣摩。
第一节(前半部分):
齐读一遍。
解决重点字词,如济、勍、耇等。
泓之战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提示以战争形势为线。
优势:……既成列,……未既济。劣势:敌众我寡。
第一层次,宋人、楚人、子鱼、宋襄公。画面:宋人摆好阵势,楚人蜂拥渡河,子鱼跃跃欲试、面有喜色,宋襄公高傲、故作深沉。
第二层次,宋人、楚人、子鱼、宋襄公。画面:楚人胡乱整队,子鱼急切。
第三层次,楚人猛烈攻击,宋人惨败,子鱼既怒又哀,宋襄公受了重伤,那么他的态度有没有发生转变呢?有没有后悔呢?
高声诵读2-3遍,体会和揣摩人物的神态和心理。
重点字句:及①②、既①②、济、请、陈、败绩、又以告(省略句式)
第二节:
经历了失败教训的宋襄公,有没有什么转变呢?
齐读一遍。
宋襄公在国人的责难前坚持己见,两条战争的原则:1、“不重伤、不禽二毛。”2、“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其实,宋襄公也很有说话的技巧。旁注:“假托君子,援引古法。”先是君子怎样,再是古时怎样,最后才是自己怎样,即泓之战中的事实“不鼓不成列”。
高声诵读2-3遍,,体会和揣摩人物的神态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