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测试(3)
YCY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45分,第二卷105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45分)
一、(4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
A.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 ng)
B.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 o) 萌蘖(niè)
C.幔(màn)帐 穹(qóng)窿 秉(bǐng)性 硕(shuò)大
D.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乞灵 援例 涵义 若隐若现 索然无味
B.流弊 炼字 凝练 变化莫测 刻苦自厉
C.滥调 肺腑 斩截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D.付梓 因缘 玩索 自鸣得意 点铁成金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 )
A.黑魆魆(形容黑暗) 陨(毁灭)石
无垠(边际) 幔(为遮挡悬挂的布绸)
B.叹为观止(够) 遁(逃跑)
辐(伸展)射 电缆(拴船用的铁索或多股拧成的粗绳)
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 果树志(文字记录)
绛囊(深红色) 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 宠幸(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 ,关于物种 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 有很多地方不能理解, 就不足为奇了。
A.因为 所以 和 虽然 那
B.如果 那么 或 即使 也
C.如果 那么 或 虽然 那
D.因为 所以 和 即使 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B.近日,竟出现了为区区的两元五角钱,游戏机老板杀害了三个小学生的震撼人心的事件。
C.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在其父王羲之的悉心指导下,自然能登堂入室,空前绝后。
D.他虽然腰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6.对下面这句话分析得正确的一项是 ( )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起一些与我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A.这是一个单句。意思是说《物种起源》虽然尚不完善,但结论都是有根据的。
B.这是一个复句。意思是说《物种起源》引用的事实常会得出与作者不同的结论,因而是不完备。
C.这是一个单句。意思是说《物种起源》引用的事实常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是不可靠的。
D.这是一个复句。意思是说《物种起源》的结论是可靠的,虽然他尚不完善。
7.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