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
- 资源简介:
约5570个字。
一、命题趋势: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新大大加快,科技文担负着及时介绍、快速传播各种高新技术和知识的重任,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中考现代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1.科技文阅读的考查材料都来自课外,基本选取的是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文章。
2.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说明方法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一般围绕以下重点进行:
判断说明对象;正确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说明的顺序;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
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少试卷在说明文中增设了创新性试题和鉴赏类题目,主要形式有: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造、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如06年沈阳、黄冈、南通、临沂等地中考试卷。这些题目底蕴丰富,考法自由,涉及面广,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思维空间,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实现语文学习的目的。
3.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每篇阅读材料一般都有4-6个题目,所占分值会较高,一般都能占到整个试卷总分的10%左右。
二、突破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作者对该项自然科学知识所提出的见解。
2.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分别从什么角度阐述说明对象、讲解相关知识的。
3.对文中涉及的某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及对某一内容要点的概括,一定要细读文章中相关段落,找出文章提供的明示或隐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4.对一些句子含意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相关内容做出准确的理解,有时要根据句子表达特点来进行分析。
5.对一些探究性问题,也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理解。
三、清单一科技文阅读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把握说明内容阅读科技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用途)等。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一般说来,科技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常见的科技文要说明的要点如下:
(1)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
(2)书籍介绍类: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价值。
(3)序言类: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的评价。
(4)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处和害处。
(5)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6)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7)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以上每项中的各点,在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根据写作需要,突出主要特征。
2.弄清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对象,所以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懂得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整体到部分,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②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③从特点到用途,如《向沙漠进军》中说明如何利用沙漠时,就先介绍沙漠日光照射特别强烈和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说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