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33
- 资源简介:
约1230字。
北京市X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案
姓名:张振华 授课班级:计11-1~11-4 授课时间 : 学科组长签字 :
课程名称 语文 课题名称 雨巷
课时 1 授课地点 教室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诗歌的意象,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律;通过朗诵,找出诗中的各个意象;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 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PPT
板书
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雨巷----幽深、寂静、迷离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凄迷 朦胧
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惘、寂寞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一、导入
雨—中国古代文人的最爱—现代诗歌《雨巷》
二、走进雨巷、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
2、播放朗诵录音
思考:雨巷里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彷徨雨巷、品味意境
1、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依据是什么?
2、小组研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荷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3、丁香姑娘到底象征的是什么?
4、引导学生发分析其它意象
四、品味韵律美
小组讨论:每一节是怎么押韵的?押的是哪个音?
四、拓展延伸
教师朗读诗歌
PPT展示散文《丁香空结雨中愁—我的冷雨丁香》。
学生回顾与雨有关的古诗并回答
学生默读
听录音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后回答,三个小组回答,三个小组补充并评价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齐读,从第二节到第六节,女生男生间隔读。
学生听读
自由回答对此诗的整体印象
用天气导入,回顾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雨”,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