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文阅读学案32-40
- 资源简介:
约67140字。
学案32 翻 译
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
……
学案33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学案目标 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考点样题
1.(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
……
学案34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
——炼 字
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考点样题
1.(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语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有三个方向:一是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诗歌中关键句的赏析(含义、色彩、情味、效果),三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重点在第二个。考查角度主要是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的赏析,重点考查用词、用语的技巧,即着重考查词或句在整首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
学案38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整体思想感情
学案目标 1.掌握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常见题材诗的思想感情。2.理解并掌握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及做题的基本方法。
考点要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样题
1.(2009•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
……
学案4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学案目标 1.领悟高考名句名篇的考查重点和规律。2.掌握必背的名句名篇中关键字词的书写技巧,力避书写失误。
考点要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样题
1.(2010•安徽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积善成德,______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乌鸟私情,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2009•安徽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8)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3.(2008•安徽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其志洁,________________;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4)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6)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命题探讨
1.考点要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A)
2.解读考点
“默写”是考查的目的,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完成两个环节:一是背诵名句名篇,二是默写名句名篇。
“常见”明确了考查的范围,重点考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