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安排一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感情。
(2)查字典,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对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3)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 能力目标:
(1)揣摩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明朗而优美的语言,细腻而生动地记叙了动物之间为生存而抗争的曲折故事,从中引发思索和联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能准确复述课文的精彩段落。
3.情感目标:
(1)认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发掘爱的主题。
(2)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4.学习侧重点:
(1) 学会朗读,从课文的意境中剖析动物世界,体会作家的思想境界。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朗读语速方面注意缓急,朗读速度的快慢应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适应。
(2) 阅读理解动物世界别具一格的情趣,着重领会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3) 积累一批字词、警句,学用课文中的句式。
(4) 精读一两个美段,为生动复述故事打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学段,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针对课文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试着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三.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
品读法、讨论法
自读课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揣摩、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品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品味,师生共同讨论,避免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局面。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斑羚飞渡》。(出示幻灯片一)
(二).解题。斑羚,亦称“青羊”“山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1-1.2米。形似家养山羊,但颌下无须,雌雄均有角,角小,黑色,角基有轮纹。毛松软而厚;冬毛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常栖于山顶岩石间,善跳跃。分布于中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