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1
- 资源简介:
约3280个字。
沁园春雪
江苏省盱眙中学刘立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雪,它具有着洁白无瑕的特点,漫天飞舞,曾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的文人墨客,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来咏雪的?(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1.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莽莽( )妖娆( )成吉思汗( )
折腰( )今朝( )素裹() 数风流人物( )
2.解题及相关常识介绍
文体介绍: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创作背景: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面对苍茫大地,想到革命的灿烂前景,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发表背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