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28 22:1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1960字。

  浙江省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周  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原创)
  A.绷裂(bēng)     殷红(yān)       轧棉花(yà)      掎角之势(jǐ)
  B.缄默(jiān)      症状(zhēng)     倒栽葱(dào)     果实累累(léi)
  C.通缉(jī)       荫庇(yìn)        压轴子(zhòu)    为虎作伥(wèi)
  D.锃亮(cèng)     叨扰(tāo)        迫击炮(pǎi)     悄声细语(qiǎ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原创)
  A.他历经坎坷,饱经沧桑,70多年的酸甜苦辣,都反应在他的著作中,可惜,直到晚年,他的一系列煌煌巨著才相继问世。
  B.由此可见,伊朗在波斯湾布放水雷不仅能够封锁海峡、直接威胁美国军舰,还有可能打乱美国的进攻节奏或军事部署。
  C.这是大西洋战役同盟国阵营赢得大西洋战役的关键,但英国在长时间内却对相关信息密而不宣。
  D.当了这么多年委员,感觉每次视察是去旅游的。希望政协能够与地方好好勾通,我们每次去,看到的都是好的东西,没听到需要帮助的声音,看不到不好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原创)
  A.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被警察当场击毙,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罚不当罪。
  B.公司打算出一笔资金建造一座大型购物商场,水流千里,终归大海,最终,公司投资的这笔资金会以另一种方式回笼。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小张是个很有才干很有能力的人,大家都很欣赏他,因为任何问题到他手上,他都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彻底解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原创)
  A.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B.公务费用过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政务不够公开透明,二是因为立法管理力度不够。
  C.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西藏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减少,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西藏总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0万人。
  D.对于代表委员来说,同样应该珍视自己的第一身份,代表委员既不是行政官职,也不是荣誉称号,这个身份意味着巨大的责任,代表委员的形象,正是通过具体的参政议政的行动留在我们心中的。
  5.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概括此寓言故事的寓意,不超过50字。(4分)(原创)
  有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 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 ?你就会找到什么!”
  6、请从“知识”、“友谊”、“青春”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句子。(4分)(改编)
  示例: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答:                                                                      
  7、根据具体情景,按照要求分别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4分)(改编)
  (1).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油站和燃气库,手机信号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使灾害从天而降。(要求:表达既要委婉,又要有警示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改编)
  关于人的生死观节选
  人类何时才具有理性的生死观?依我看,这主要决定于两项因素:一是,依靠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特别对自然界现象有超脱蒙昧的认识,也就是有某种朴素科学观念的产生;其次,积累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生苦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懂得人之生老病死本无可避免,人间的真苦难在于社会不公,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人和人之间展开对于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常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深深地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实在是生不如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死观自然而然要发生变化。中国到了周朝就起了一个大变化。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所谓重人事,就是将处理社会关系、重新确立新的宗法秩序、制定用于统治的“礼”摆在第一位,万事“礼”为首,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分守己。尊天是必要的,但天命不足恃;鬼神也是要敬的,但办事不能只靠占卜问卦。人的苦难并非由天造成,实人自为之。夏日炎炎,冬夜严寒,“人生百岁,必归其居就是说,不可避免地要归于死亡”。相传姜太公有一本《家教》流传于世,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钓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至,恨不忍之。”这就是说,人之招灾咎由自取,非“天命”使然。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
  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虽有各种迷信观念盛行,但本土宗教意识淡薄,凡宗教都在政府当局控制之下或被其利用,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此,有周一代功不可没。后世的人仍念念不忘此理,如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从春秋战国时代即先秦及其以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