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讨源寻根叶——高考小说阅读方法略说ppt
- 资源简介:
共13张,课件制作很精美,主要以2011年江西卷《晚秋》为例进行讲解。文字材料约1130字。
教学设计
沿波讨源寻根叶
——高考小说阅读方法略说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郭惠宇
教学目标:
1.弄清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
2.了解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设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设想:
1.以高考小说阅读试题为教学文本,作较为细致的还原性解读。
2.力求建构学生小说阅读的知识网络和寻“根”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明确小说阅读的主要元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题目)、技巧(语言)
二、定点突破
围绕小说《晚秋》(2011年江西卷阅读用材),进行阅读指导。列出阅读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元素。
1.【关注点一】环境描写:秋季的隐喻
2.【关注点二】人物形象:命运遭际、性格特征、描写方式
3.【关注点三】情节推进:概述故事情节
4.【关注点四】小说题目:作品主题
5.【关注点五】写作技巧:叙说方式、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三、复现试题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案:(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2)照应标题(或渲染氛围)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四、出列清单
重点归纳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方式。
1.景物描写
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