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语文分册复习九年级上册检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6780个字。
语文分册复习检测题(九上)
姓名成绩
A卷(共4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C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zī)不倦地汲(x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shà)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句,而应推敲细思。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qì)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 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C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B.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留,味同嚼腊。
C.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D.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哀败的纽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王铁匠数十年来地斩钉截铁,为人们打造了很多铁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6 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佛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侵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4.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B.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
C. 今日是也是:相当于判断动词“是”
D. 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5. 下列句中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A. 杀之以应陈涉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秦王极力描绘“天子之怒”所引起的可怕场景,是想进一步用战争来恫吓唐雎。
B.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 选文最后一段写秦王表面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D. 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就想表明自己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