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龙编著最新作文素材500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25 16: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最新“作文素材”
  唐金龙编著
 
  1、小安娜如此作答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聪慧的小女孩,两人十分投缘,站在街头天南地北地聊了很久。临分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小女孩抬头看了萧伯纳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萧伯纳大吃了一惊,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自傲是不当的。萧伯纳颇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保持谦虚。这是苏联小女孩安娜给我的教训,我会一辈子都记得。”
 
  2、盼雪成花
  一日,一位白领女士来访我,见我正在一张纸上描些图案,随口问道:“您画的是抽象派?”我说:“非常具体啊,只不过放大了许多倍而已。”她竟还是认不出来,我只好点明:“是雪花。”
  一段时间后,那白领女士又来访时,我跟她讨论,问她英语6级能考出那么高的分数,为什么却连雪花的结晶体图案也认不出来。她坦言,也不仅她一个,很多同辈人,目前都为“实用”所困,每天忙忙碌碌,所思所想是如何提升“业绩”,所忧所虑是如何应付“按揭”,即使假期里去旅游,也主要谋的是“放松”,实在是极少把时间和经历用在“无实用价值”的审美活动中。
  我告诉那位白领女士,我当然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实用”一面,但我建议他们也该现在就建立起“非实用”的一面来,这“非实用”的一面,主要就是非功利性的审美意识。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要善于发现,发现以后要学会哪怕是片刻的专注,这片刻的非功利性审美专注对身心不啻灵丹妙药。
 
  3、警惕考试异化
  《文汇报》2月1日刊登李白坚的文章说,中国不是一个教育大国,但绝对是一个考试大国。正常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各种考试不算,随便数来的就有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类型的证书、学历文凭考试、各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考试等。“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就是学习,考什么学什么,不考试的东西就不学习”,似乎也成了大多数人的学习准则。
  由于这个“敲门砖”在实际工作中既然没有太多的用处,于是只要考试一完结,便“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了。这种考试的异化,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了务虚不务实的社会习气的养成。
  目前,在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衡量人们的学习水平的情况下,考试当然要继续进行下去。但是,究竟考什么、怎样考,哪些考试必须设置,哪些考试可以废弃,以及由考试所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看来是到了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关注的时候了。
 
  4、金氏小说的离奇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很不喜欢”编剧们改动他的小说。一次,有位女记者在采访金庸先生时,他正在修改《越女剑》的书稿,该记者看到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的文字,十分惊叹金庸先生的敬业精神。
  记者问“您写的小说故事总是曲折离奇,令读者欲罢不能,请问您的故事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我写故事通常会根据人物的发展写下10个不同的内容,这10个内容通常是读者或其他人能够想到的,我都会全部舍弃。等到写下常人想不到的第11个故事内容,我才认可,这样的小说故事不可能不曲折离奇。我通常就是用这种排除法来写小说的。”是呵,花了如此心血写成的东西还需要别人再改吗?怪不得金庸说“电视编剧不见得有资格改我的小说。”
 
  5、启功轶事
  一天,几位好事的友人撺掇启功来到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都挂有启功写的字。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之又笑起来。这里竟是署有启功名号的书法作品的海洋,虽然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但全部是仿他的书法写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先生笑答,写的都比我好。有人又问,既是假的你为何不写状子告他们?启功又笑了:“这些假字都是些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有些人认出这是启功来了,就围过来劝启功打假,启功坦然地说:“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他学的这手字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再者,他是缺钱用,才干了这种事,他要是向我伸手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
  启功不仅对造假字的人持一种宽容大度的态度,而且很愿意做善事。中华书局的一位老先生病重住院要动手术。手术前家人感谢医生,需要启功的两幅字以赠送。启先生闻言,当即写了,由人拿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手术前一天,又换成另外两位医生,家人惶惧。启功得知后,当即连书四幅,为应急而亲自送去,老先生见到启功后,握着启功的手,说不出话来,就是哭。
 
  6、请帮忙系上
  中学时,我是住校生。我所就读的中学要求学生自己带米。
  有一次返校,校车上人很少,我的旁边只有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我把那袋米放在那年轻人旁边的一个空位上,也许是因为疲劳,我一上车就昏昏入睡了。等我醒来,我发现不知何时,米袋口松开了,一粒粒的米顺着袋口滚落下来,摊成一堆白色。当我失声惊叫的时候,一个冷漠的眼神从旁边斜射过来,我看见一张脸,写满不屑,仿佛在告诉我他看到了米滑落的整个过程。刹那间,我的整个肺都气炸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漠不关心、见死不救?我蹲在那个年轻人的面前,用双手一捧一捧地把米送回袋子。
  此后,我一直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愤怒和惘然所包围,我开始怀疑一些东西,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
  当我又一次回到家里,讲述那天车上的遭遇时,我余怒未消,用最丑恶的字眼来诅咒同车的那个年轻人。不料母亲却平静地说:“孩子,你可以觉得委屈,甚至可以埋怨,但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承担你自己的责任和过失;作为一位母亲,我希望我的女儿在别人的米袋口松开时,能帮忙系上。”
 
  7、心在乌云上
  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
  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可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朋友在新年前夕赠我的贺卡,选自在美国上市当天就卖出一百万册的一本书《珍贵的礼物》,在蓝天白云的图片旁边,印着这样的一段隽语:“永远要记住,在某个高度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是去抗拒问题,他们努力试图消灭云层。正确的做法是发现使你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8、过年也要社会化
  李景阳在1月27日《经济视点报》上撰文说,中国人过春节的过分家庭化,归根结底是宗法社会传统的延伸。近年来,央视春节晚会及各类电视节目,更将人们圈定在方寸家庭之内,把惰性十足的过节方式推向极致。
  其实,追到老祖宗那里,我们的过年原也是有“团体”形式的。春节起源于“腊祭”。古时的腊祭,并不限于我们今日仍残存的各家各户的供财神爷和供灶王爷,而是有“公众活动”的。据东汉张衡《西京赋》所述,年节庆典里,有戴面具驱鬼神者,有手拿扫把赶鬼的男女巫师,还有头扎红巾、身着玄衣、放箭打鬼的童男童女,可见这也是规模不小的社会性活动。唐代以后,始有灯会记载。到了宋代,灯会、花会样式愈多,春节活动,渐渐减少了迷信色彩而转为大众娱乐。
  文章认为,春节的内涵,除“家庭化”外,应再加一个“社会化”。若在节日里架起人际交流的桥梁,那就是“重塑民魂”的一件大好事。
 
  9、有教无期
  中国有句古话“有教无类”,是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哈佛,却还有另外的理念,且称为“有教无期”,就是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完成其教育过程。
  有位叫安妮(AnneFoss)的美国老太,就是这一教育思想的受益者。2002年她85岁的时候终于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成功获得了本应在63年前拿到的毕业证书。
  此事说来话长。63年前,安妮是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毕业生,当时规定学生要学会游泳而且必须通过测试,游完规定距离方为合格,安妮有恐水症,根本无法通过测试,尽管她修完所有其他功课,仍然因游泳不及格而没能取得毕业证书。
  2002年,哈佛大学重新考察安妮的案例,有院长提议,当年要求所有学生学会游泳,无非是为了防止其毕业后溺水身亡,85岁的安妮已经用她的一生证明,她是合格的!况且学校现在也不再对毕业生做出此项要求,因此,理应给安妮颁发毕业证书。
  于是,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安妮于2002年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毕业证书。《华盛顿邮报》记者也采访了这一迟到的新闻。
  就在同一年,另一位1984年入学的老学生,还依然在为获得毕业证书的崎岖道路上艰苦跋涉着。这位叫做乔(JoeNullet)的同学,到了高年级逐渐感到学业吃力,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如期毕业的打算。直到2001年,他带着11岁的儿子重返哈佛,租了间小房子,向哈佛的毕业文凭发起了第二次冲击,后来干脆在哈佛找了份工作,做起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从哈佛校友录中,可以查出他仍然被计算为1984届的文学学士。
  尽管多数人时间长了就会选择放弃,但哈佛却也一直为那些坚持不懈的人们洞开一扇大门,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哈佛规定的获得学位的全部要求。正因如此,那些在哈佛学习5年或者更久一些的博士研究生们,与其说是在攻读学位,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享受一种学术化的生活方式。在《哈佛校报》的头版头条,曾刊发过这样一张通栏照片,拍的是一个刚做妈妈的年轻女生,怀抱婴儿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照片标题也颇有趣:“平衡在学术生活和养儿育女之间的切瑞蒂”。具体解说是,28岁的切瑞蒂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生,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在继续她的学业。哈佛学生的举动有时也是惊世骇俗的,作为一名社会志愿者,自己还是单身的切瑞蒂领养了这个只有三个月大的女孩,她也因此在哈佛园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争论归争论,切瑞蒂妈妈照当,书也照念。由此可见,哈佛并不是唯学术而学术,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在此工作学习的人能充分利用其资源条件,在开拓学术成果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
  正因为有教无期,人们也就无形中减少了许多苛刻的期许,不再把学习和生活对立起来,不再把读书当作手段,而更多是当成人生必经的一段过程,所以我们才能在哈佛看到85岁的老学生和怀抱婴儿的小妈妈。
  尽管学习研究的压力非常巨大,但很多人日后还会无限向往地回味起曾经在哈佛度过的岁月,除了因母校名望足以骄傲外,更是因为他们都曾在那里忘却名利,享受过一段人生充实而快乐的美好时光。
 
  10、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哪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的,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最新“作文素材”[420]
  唐金龙编著
 
  1、戴高乐与弱智女儿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女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弱智孩子。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安娜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拉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静静地散步,给她讲各种故事、唱一些快乐的歌儿。
  有一次,小安娜不知为什么总是哭哭啼啼,不爱吃饭,也不愿睡觉,戴高乐想了很多办法哄女儿,可怎么也哄不好。戴高乐想既然哄不好她,那就分散她的注意力吧,于是他手舞足蹈地乱比画一气,谁想小安娜竟看着戴高乐不哭了。戴高乐以为女儿的情绪好了,高兴极了,谁想他一放下手,小安娜又哇哇大哭起来。戴高乐立刻又充满激情地舞动起来,这次他不是乱舞,而是有情节,有表情,像是哑剧,看得小安娜发出咯咯的笑声。戴高乐也笑了,要知道让这样一个孩子发出幸福的笑声是多么不容易啊!
  多少年如一日,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亲爱的,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
 
  2、最难的学问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
  “每个人都懂呀。”老师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先生,还有比未卜先知更高深的学问?”
  “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林木,人人都能张眼即见,但你看得见自己的睫毛吗?它可是就在你的眼前啊。所以,我要教给弟子的,不是让他们预见朦胧的未来,而是看清鲜活的现在。”
 
  3、思维一旦有了翅膀
  去年去美国考察。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以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却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的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我吃惊。
  一种感觉上很清新的东西涮过我的脑袋,过后,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思维一旦有了翅膀,便没有不可能的事。
 
  4、一流大学与一流小学
  去年去美国考察。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以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却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的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