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12年中考专项训练之叙事散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11 11:49: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660个字。

  专项训练之叙事散文(一)2012-3-06
  原创:王点点单位:枣阳五中
  知识点讲解及训练
  一、叙事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一)叙事散文中的记叙(叙述)。
  1、概念: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作用:使读者对人物特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二)叙事散文中的描写。
  1、概念: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
  2、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所描写的事物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环境描写(经常考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2)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它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叙事散文中的议论。
  1、概念: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所发表的看法或见解。它往往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2、作用:起到画龙点睛或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有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先叙后议,画龙点睛;先议后叙,出了能揭示中心之外,还会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四)叙事散文中的抒情。
  1、概念: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它有两种形式:(1)直接抒情:作者在心底里直接、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2)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用:可以透过作者的感情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它是把握文章中心主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叙事散文中的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此种表达方式在叙事性文章中极其少见,可以忽略。)
  二、叙事散文中的表现手法。(只列举常见常考的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2、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先贬抑(颂扬)再大力颂扬(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人物感情、形象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题,并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曲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3、衬托法。常考的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它在文章中有两种表现形式:(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可以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以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注意:有一种对比衬托的说法,其实就是通过对比来反衬人物,也叫反衬法。)
  4、托物言志法。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写,在事物中寄予人物的性格(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理想或志向或愿望等。(说白了,文章中物的形象,可以看做是作者的形象。)
  它的作用有: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使中心表达得更巧妙、含蓄、充分、富有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