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曲二首》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670字。
一四 关汉卿曲二首
上海市洋泾中学东校 施 轶
一枝花•不伏老
【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比喻、排比语句,结合关汉卿生活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认识作者不羁的性格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2.反复诵读,感受元曲“通俗、自由、生动”的语言风格。
说明:
元曲形成发展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其有别于唐诗、宋词的独特表现风格。对 于比较熟悉唐诗宋词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元曲的风格可以让他们更全面地领略古典文学的 不同风韵。因此对作品语言风格的感受是必须的。任何风格的形成都与作品产生的社会背 景和人物个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务必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才能帮助学生准确认 识人物形象,感受到元曲的神韵。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的不屈个性。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2.难点:结合历史环境,理解关汉卿“浪子”形象背后的叛逆精神,和顽强的抗争意志。
说明:
作品语言“本色”,诵读时节奏铿锵,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认识到一个“浪漫不羁、风流倜傥”的“书会才人”形象。但是由于不谙历史背景,学生较难悟出其“浪子”背后的那种抗争精神。而这种不屈的个性恰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值得当代中学生深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诗词导入,
学习元曲
常识 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并概括喜欢的理由。
2.由唐诗与宋词的关系引出元曲的形成过程及形式。
3.引出作者,揭示课题,简介元曲四大家。 1.自由背诵,温习唐诗宋词的语言意境及表达风格。
2.了解由诗到词,再到曲的演变过程,明白诗、词、曲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小令、套曲的基本常识。
3.借助注释了解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明确关汉卿在元曲中的重要地位,知道本曲系套曲中的尾曲。 通过对自己所熟悉诗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意境感悟。对元曲基本常识的学习为之后历史背景的探究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