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指导(全六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23 8: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第一册复习指导
第一单元要点回顾
第二单元要点回顾
第三单元要点回顾
第四单元要点回顾
第五单元要点回顾
第六单元要点回顾
第一册典型例题
一.第一单元要点回顾
[返回]
1.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
现当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新样式,朱自清在回顾新文学头十年(1917—1927)的新诗时,把新诗概括为自由诗派、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
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分几个诗段,每个诗段又有大致相同的诗行。本单元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就属于这一类“格律诗”。
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情绪自由支配诗行,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
也有一些现代诗人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他们所写的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本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
2.把握诗歌中的独特意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中国现当代诗歌
①《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往事,巧妙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把握诗词中昂扬的革命精神;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②《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者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难忘的时光,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表现出来。学习时要体会《再别康桥》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学习诗人徐志摩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③《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诗歌题为“死水”,以此引出一系列想象。诗篇中看似鲜艳,实则丑恶的意象,很容易使我们感觉到那种对“现实丑恶”的泄愤式的诅咒。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读《死水》时,注意理解该诗丰富的象征意蕴。
④《赞美》写了抗日战争前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崛起,反复表达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豪壮心声。全诗用词造句都显示鲜明的欧化色彩,诗人力避中国古典诗词的熟语和用熟的意象而希求全新,可视为新诗向西方现代派学习的一种探索。欣赏《赞美》一诗时,应把握作者把炽热、深沉的思绪寄寓在鲜明的意象中的写作特点。
⑤《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
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篇中的许多意象能引起人们一系列美好的想象。
(2)外国诗歌
外国诗三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或象征性强,或形式优美,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等特点。
3.反复诵读诗篇,诵读时体现诗歌语言的精练、节奏的和谐,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
闻一多主张新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指章句),《死水》所具有的形式美,可谓是闻一多实践他“三美”理论的样板。而徐志摩写《再别康桥》时,正是他对闻一多“诗的格律”理论表示赞同的时候,因此诗的排列、韵脚、节奏,乃至语言和感情色彩,都体现了“三美”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要点回顾
[返回]
本单元共选了4篇散文。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文章看似散漫,其实谋篇布局相当精巧。作者写了幽静的小径,蓊蓊郁郁的树,无边的荷塘,参差斑驳的树的倩影以及荷塘四周的树木、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而所有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柔和的月色之中,处处紧扣了“月色”二字。作者又从眼前的景联想到六朝时的《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及昔日采莲的盛景,以此映衬作者淡淡的愁绪。孤独和苦闷之感渗透于所描写的景物中,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感情的主旋律。
学习本文,要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体会,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的周围环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喧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托物言志是本文整体性的表现手法。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写作者落难后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苦难、伟大的歌颂及自己对母亲的痛切的悼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