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ppt127
- 资源简介:
共26张,课件制作精美,图片丰富,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另有学案约7610字。
药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关于《药》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
作品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夕):《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宰割,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了,1905年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同盟会”等相继成立。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净尽”。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鲁迅以此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作者的创作背景(五四运动前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曾使鲁迅先生振奋。但是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满清统治,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任何实际变化,革命的资产阶级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鲁迅在失望和痛苦中,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小说《药》就写在这个时期。
2、关于《药》中人物姓氏的理解
华夏两家,合称“华夏”,中国古代称“华夏”,华夏两家代表中国,中国那时候就那样子;辛亥革命脱离人民,人民落后不觉悟。但如果不是为着暗喻中国,“秋瑾”勿须叫“夏瑜”,华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华”不可。
二、字词积累
拗开(ào) 丛冢(zhǒng) 肩胛骨(jā) 蹩进(bié) 搔痒(sāo)
乖角儿(jué)搭讪(shàn) 尽量(jìn) 恪守(kè)踌躇(chù)
踉跄(qiàng) 竦然(sǒng)
置之度外(打算、考虑) 弥满(遍) 偌大(这么)恍然大悟(仿佛) 浑厚(天然的) 解剖(分开)和颜悦色(脸色) 发怔(发愣) 抚养(养育)贪官污吏(不廉洁) 自立(站) 讨厌(招惹)
三、文章鉴赏
(一)故事结构
1、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
开头写阴暗气氛,接着写华老栓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去买“药”的情景,然后写他怀着无限希望回家。──情节的开端
2、明写华老栓夫妇煨“药”和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
从华老栓夫妇煨“药”和看着华小栓吃“药”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他们爱子心切和深信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华小栓吃“药”的情景和他吃“药”后的咳嗽,预示着华小栓的悲剧命运。──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