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歌》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京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2/22 15:32: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60字。

  本诗创作于1956年。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华民族历经种种磨难终于走到了全新的时代。这引发了一批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新时代的歌颂,当时涌现了一批讴歌人民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沸腾生活的诗人,作者公刘就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人选择特殊的描写对象的特点通过准确、鲜明、生动,同时又具有含蓄、跳跃、凝炼的语言来表现的。 
  ○1首先我们看作者在第一节里是作者描写了上海的哪些美景?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获得怎样的效果?讨论分析,要知无不言。 
  (上海关、钟楼、时针分针;诗人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通过画面的叠现:远镜头——上海关、中镜头——钟楼,最后突出了特写镜头——时针和分针;这种表现方法给读者的视觉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随即用一个比喻“像一把巨大的剪刀”,来突出时钟送昼迎夜的特性,仿佛是由于时钟这把巨剪“一圈,又一圈”地把白天铰碎,上海的夜晚才终于到来。首节诗的末句“铰碎了白天”,不但暗中呼应了诗题,而且在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二节里作者又描写了上海的什么美景?作者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些美景的? 
  第二节诗具体描写了上海的夜景。 
  首句“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确为警策之句,当暮蔼悄悄降临的时候,高高耸立的上海国际饭店大楼的顶端早已显得朦朦胧胧,这就使人感到夜色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如同一幅垂帘”,“从二十四层楼上挂下来”,这种感觉虽然是错觉,但却把大都市里黄昏到来时在人们心头的印象准确地表达出来。它不禁使人联想起李白的名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当然,在上海大都市里,傍晚引人注目的不是随人归去的山月,而是它的灯光。果然,上海“打开她的百宝箱,/到处珠光闪闪 
  ○3第三节里作者又描写了上海的什么美景?在对这些美景的描绘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 
  第三节诗具体渲染了上海璀灿的夜景:到处是“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这种壮丽的景观在当时只能在马路纵横,车流如河,高楼林立的大上海才能见到,也只有大上海才配得上这样的诗句。 
  诗歌到此,诗思突然产生飞跃,从形容、描述上海夜景,升华为对上海市六百万人民的歌颂,诗人衷心赞美了是上海人民无数双勤劳的手,创造了这种美丽的人间奇观。 
  诗人在表现自己的观感、思想时,并没有脱离艺术形象的创造作抽象的议论,而是展开灵动的想象,抓住上海夜景的特色,把勤劳智慧的上海人民比喻为诗人,把美丽的上海夜景比喻成是他们精心写就的一首“壮丽的诗篇”,而“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