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ppt139
- 资源简介:
课件共56张,教案约995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Xiaobaihj03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
2.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1.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设想】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同于一般纪念文章的写法、对烈士的哀悼和尊敬,对敌人的痛斥和揭露,对斗争的教训和意义之总结等等是怎么凝聚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本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段该怎么准确理解?上述种种,涉及深层阅读问题,即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与必要的点拨、提示,为他们理解课文搭桥,以优化他们的思维流程,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此外,寻找一个既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因此我做出以下:
1.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弄清楚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刘和珍为什么而死,作者对待她的牺牲的情感、态度如何,抓住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进行揣摩体会。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诵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表达意思,体会作者悲愤的感情;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刘和珍主要生平事迹和遇难过程、作者分析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把握作者感情发展脉络;
第三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具体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