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3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2/19 12:22: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80字。

  课题序号 12 授课班级 08信管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    称 《劝学》
  使用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审
  批
  栏 应备课时         课时 实备课时        课时
  评价: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引   入
  新   课
  新课
  作业
  新课
  新课
  作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l)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