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1月月考卷
第|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旨趣 脂油 手指 苦心孤诣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 平心而论 流言止于智者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报负 无上光荣 口惠而实不至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C、陨落 变幻莫测 临时抱佛脚 将欲取之,必先于之
D、贸然 墨守成规 江海不逆小流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②在邓小平同志 一百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普遍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③臧克家《老马》的诗,是要表现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 的毅力的赞美。
A、接合 诞生 坚忍 B、接合 诞辰 坚忍
C、结合 诞辰 坚韧 D、结合 诞生 坚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因而感慨半生飘零,一事无成,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
B、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吴均《青溪小姑歌》)。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名句,作为认真仔细、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说明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讲讲未尝不好。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
A、市民订房、订位吃年夜饭的情况异常踊跃,许多包房早已全部预定一空,甚至连大厅的订位也预定得七七八八。
B、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
C、足协的人这么爱上纲上线,没有法律根据,只有政治依据,中国式的家长作风,会被世界贻笑大方的。
D、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书中的主人公也被央视推举为“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中纪委还向全党发出通知向这位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己任的优秀共产党纪委干部学习的决定。
B、由此,书名(包括文章题目和影响作品的片名)都非常明显表达了作者在这方面的创作劳动。它因此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
C、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文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如果说,原始艺术的特征是其对于原始宗教的实用性;那么文明时代的艺术,则以非实用的审美形式表现为根本特征。在文明时代,正是由于对艺术形成表现的讲究和追求,形成了各种专门细致的创作技艺,从而产生了艺术创作的专业人才,即艺术家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