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7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2/7 19:38: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我 与 地 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诵读能力,读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2.培养整体感知散文结构的能力,学会有真情实感的口语表达。
  三、情感目标
  1.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理解母亲的关爱。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超越身体的、心灵的局限,把握好生命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
  2.体会语言深沉绵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失聪而作此曲,并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响人生的最强音。
  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二、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1.第一部分:我与地坛的关系
  2.第二部分:对母亲的追思,对母爱的理解。(过渡句:第二部分第一段)
  三、师生互动,解读课文
  1.“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 地坛呢?
  ★提示:“我”——颓废、迷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地坛——废弃、荒芜、冷落。(我…… 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 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被社会遗弃,地坛被人们遗弃,所以我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情。
  2. “我”与地坛有怎样的宿命?
  ★(1)我家与地坛很近。
  (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我”残疾)
  (3)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