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16 21: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迪感发,“礼”给人以外在规范的培育训练,“乐”是给人以内在心灵的完成。“成于乐”就是说,君子的修身如果不学习礼乐,便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见,“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来造就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乐”正是直接地感染、熏陶、塑造人的性情心灵的。“成于乐”所达到的自由的愉快感,是直接地与内在心灵的(情、欲)规律有关。所以,孔子所讲的这种快乐,是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情感,但又远离了动物官能的快感,融化了人的智慧和德行,成为在智慧和道德基础上的超指挥、超道德的心理本体。达到它,便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作人。这是人生,也是审美。
叶圣陶早已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他还强调:“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这些话道出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表现出来的一种富有情感,具有个性的爱好。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带来不同的兴趣爱好。但在这种主观差异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一定的道德标准。别林斯基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