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10060字。
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四次大联考(2012-2-4)
(上传 安徽省蒙城一中 宫纪仁)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第1至第5页,第Ⅱ卷第5至第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
4.考斌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1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徽州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盖文化的所有领域。
徽文化影响深远,源于独特的生存背景及内蕴的学术意义。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史官记述。尽管多为公正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民间之事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彦儒学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封建社会的内在价值观念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目前,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等就留存近5咖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这些徽州文书,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因而学术价值高,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填补着了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此外,徽文化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具代表性地区。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当时纷呈的学派、流派作为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如作为徽州文化诸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的新安理学,就是儒家文化至两宋发展到了理学阶段后在徽州的典型投影。其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使胡适深受影响。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1.下面各项中对徽州文化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B.徽学、敦煌学以及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
C.与徽州文化相关的学派与流派,内容涵盖了文化的所有领域。
D.徽文化影响深远,源于其独特的生存背景及内蕴的学术意义。
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3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4—7题。
扬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选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QJ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