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惊诧”论》
鲁迅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 黄伟健
教学重点:
1、 语言的感情色彩。
对请愿学生无比同情和肯定,对国民党及其帝国主义主子愤怒斥责和无情嘲讽。排比和重叠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反语和摹拟的手法的运用是语言更具揭露和讽刺效果。
2、 句子的含义。
本文的语句含义深刻,有的句子表里含义一致,有的句子正话反说,有的句子示现论敌嘴脸,似未加以评说,而讽刺之义极为强烈。
3、 驳论点和驳论据。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要素,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就是用事实和道理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靠不住的,因为论据是论点赖以建立的基础,它一动摇,论点就站不住脚,不攻自破。驳论证,就是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合逻辑的错误,即其论据根本不能说明论点,这也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论点。总之,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是最终目的。本文既驳论点,也驳论据。驳论点时,能“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驳论据时,能以确凿的依据否定论敌虚假的论据,使论敌在事理和事实方面俱无立足之地。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敌论的具体内容及文章驳斥的先后顺序;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 由单元教学目标导入。
① 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补充有关驳论知识。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可分为 和 。立论,就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就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的方法,主要有 、 、
三种。
② 分析标题。
2、 结合注释,明确:
①本文出自 ,体裁 ,从论证方式看,属 。
②本文写于 年,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
③鲁迅先生针对 进行驳斥。
④文中的“友邦”指 ,鲁迅对它们充满愤恨,故“友邦”上的引号,除了表引用外,还表 。
附:“国民党政府通电”。
急。各绥靖主任,各省市政府公署钧鉴:查自辽吉事变发生以来,各地学生因激于义愤,纷纷入京请愿,游行示威,爱国热忱,原堪嘉尚,而近日所到人数愈多,分子愈杂,且有共党孱入期间,种种违法乱纪,不一而足,如捣毁机关,阻断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