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2
- 资源简介:
约2090个字。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一、语文基本常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衬托、(正衬、反衬)、象征、铺垫、伏笔、照应、悬念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或正面、侧面)
9、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0、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11、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2、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结构:篇首(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篇末(总结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铺垫;伏笔;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总结了……,引出了……。
二、记叙文阅读重点题型及解题思路
1、概括全文内容或段意或主题
思路:整体把握文章,首先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答题语言必须规范,力求做到:清晰、完整、整洁。答题格式: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小说、记叙文):
概括内容或段意:人+事+结果
概括主题:通过叙述……(内容),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或(赞扬了……批判了……揭示了……呼吁了……)
2、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侧面(间接)描写(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写出了……内容,烘托了主要人物的……品质、性格)
作用:运用……(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句子内容或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或作者感情)
3、人称的表达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感,便于作者叙事抒情。
第二人称:有亲切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
第三人称: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便于叙述和议论。
4、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突出……(句子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伏笔:使全文结果严谨,情节发展合理。
照应:呼应前文……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衬托:突出……(写作对象内容)
欲扬先抑: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使作品情感真挚感人。
托物言志:借助于某些具体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含蓄,寄托深远。
借景抒情: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