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6小题,约11660字。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韩守宏 潘双林 杨荣寿
审题人:周仕龙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8题,1、2、5、6、7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 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渐变/渐染 爪子/张牙舞爪 宁可/宁缺毋滥
B.症结/症状 曾孙/曾几何时 里弄/弄巧成拙
C.塞车/活塞 刨冰/刨根究底 暴露/出乖露丑
D.连累/劳累 抹墙/转弯抹角 强求/强压怒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信心。
(1)《梦溪笔谈》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