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5 5:1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微型教案

  【定位】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文言文的第一篇,选自《左传》,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篇幅较短。语文实践、探究主要让学生理解和分析烛之武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的说辩艺术以及文章跌宕起伏的情节。
  本单元四篇课文均属先秦历史散文,写人记事生动形象,都表现了人物的论辩才能,学习本单元,要着重了解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的说辩艺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高中文言文学习开好头。
  【切入】
1、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并结合课文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A、阅读《读本》中《重耳之亡》。B、了解“秦晋之好”的故事,C、了解“城濮之战”。
  【探究】
1、先由学生或教师讲述“秦晋之好”的故事,或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介绍《左传》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左传》;然后教师在幻灯片上补充以下资料:
1)简易的秦晋郑楚四国形势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时代、作者、体例、地位以及“春秋三传”等。
  提示:在补充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带着如下问题进行边读边思边议边问,对于字词句尽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自学,教师主要答疑或把一些难点用幻灯片展示出来,不可面面俱到地串讲课文。文言知识的学习应渗透在探究问题的各个环节。
  2、晋国为什么要联秦攻郑,即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针对此句教师补充战争的原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另外,秦国也要争夺霸权,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
  诱导学生思考本段的内容和上面的问题:
  点拨:A、战争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
     B、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
     C、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重点字词:以 、贰、礼、军。 重点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教法见“提示”)
  3 、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出原文的句子,然后分析探究。
  1)佚之狐是如何向郑伯推荐烛之武的?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临危受命。
  重点字词:若、辞、已、是、然、而 。(教法见“提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