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9 16:07: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30个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借助注释学习字词,引导学生感知诗意并领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能力目标:
  1.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2.朗读与品味相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
  情感目标:
  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
  重点难点:
  1.揣摩诗歌语言,进行朗读训练。
  2.品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提问: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确:《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2.解题: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词的读音。
  2.教师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指导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大庇”“寒士”“呜呼”“何时”“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3.学生再次齐读,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读。师指导学生要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