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480个字。
24.《出师表》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执笔:丛月波
内容:《出师表》课型:阅读教学课时间:2011年9月22日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字词等基础知识。精彩处做好1-2处批注。
2、用红笔勾画出“教材助读”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3、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完成。
学前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导学案,学生利用自习做好预习。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走进文体和作者
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二、走进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
3、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
(课下注释中的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字、倒装句等句子的特殊用法)
(附:1.生字识记。
疲弊(bì) 陛(bì)下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崩殂(cú)
妄自菲(fěi)薄(bó)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以彰其咎(jiù)
以塞(sè)驽钝(nú)裨(bì)补阙(quē)漏郭攸(yōu)之
费祎(yī)行(háng)阵和睦长(zhǎng)史猥(wěi )自
夙(sù)夜忧叹以彰其咎(ji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酌(zhuó)损益
2.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一词多义。
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b方法:咨诹善道
③所以:a.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
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⑤以:a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以致:以伤先帝之明
c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e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