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790字。答案扫描。
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儒与商的结合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海外华人中不断涌现的儒商们的成功实践,让“中华文化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论断成为历史误判。儒者的道德文章与商人的讲求实效、精打细算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儒商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运用于工商业实践,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理想经营方式,注定将大行其道。
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之中,儒商这个词不时出现,儒商作为“以义制利”的积极践履者引起广泛的关注是不争的事实。1994年首届儒商研讨会在中国海南岛举行,随后,国际儒商联合会、国际儒商协会等组织相继成立,并相继举行了四届国际儒商大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国人对商人的感情可以说是“恨爱交加”。因恨,所以有“官商”“奸商”之骂,因爱,所以有“新儒商”之期盼和呼唤。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讲求的是奉献型经济伦理,贯彻的是按人头分配原则,缺乏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保护,没有建立起鼓励
人们追求合义的个人正当利益的有效机制。这一切,使人们既对于传统的伦理逐渐陌生,又不知晓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游戏规则,很多人在思想上处于一种经济伦理观念的模糊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迅速兴起的市场经济大潮,一些人利令智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只顾获取个人眼前利益,不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利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儒与商不仅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中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在首届中华儒商国际论坛上说:“儒商”就是能够“义利兼顾”的商人,要争取打造一大批既遵纪守法又诚信守诺的21世纪的中国新儒商。新儒商的出现是对“官商”的否定,是对“奸商”的鞭笞,是对“俗商”的提升。有的学者提出新儒商应该是:秉承中国传统人文美德,融会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商人。有的学者结合时代特征,概括出六条儒商的经商理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金钱观;;“善抓机遇,科学决策”的经营观;“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发展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人才观;“以人为本,协调人际”的管理观;“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营销观。
现在,“儒商”已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信用、有创新能力和有一定品味的商人形象的代名词。现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经常听到的称谓便是“儒商”。民营企业家举办的义利兼容光彩事业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义利观为思想基础的儒商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光彩事业是对共同富裕理想的自觉追求,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具体实践,是社会责任感的生动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力弘扬。同仁堂提出的“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义利观也是儒商精神的体现。他们坚信:在生产经营中只有把“义”放在首位,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讲求社会大义,利润自然会滚滚而来;他们坚信重义才能取信于市场,有了信誉才能赢利。
1.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儒商的义利观的一项是(3分)
A.舍利取义
B.以义制利
C.义利兼顾
D.义利共生
2.下列概括、分析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儒商,就是把儒家的道德文章和商人的讲求实效有机结合起来,以此管理、经营企业的商人。
B.儒商的兴起,首先是源于海外华人中儒商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儒商文化也渐起热潮,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儒商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C.中国社会对于儒商的期盼,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不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的否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官商”“奸商”的痛恨。
D.儒商把“义”放在首位,强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讲求社会大义,这是和讲求奉献的计划经济伦理一脉相承的。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作者的观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海外华人中儒商的成功,说明中华文化并非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相反,儒与商的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B.计划经济贯彻按人头分配的原则,缺乏鼓励人们追求合义的个人正当利益的有效机制,使人们逐渐丢失了传统伦理,又不了解现代市场经济规则。
C.所谓儒商,就是既秉承中国传统人文美德,又融会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商人。
D.现在,称一个人为儒商,是对他的肯定,意味着他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信用、有创新能力和有一定品味的商人。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百门泉记
刘大魁
辉县之西北七里许,有山曰苏门山,盖即太行之支麓。而山之西南,有泉百道,自平地石窦中涌而上出,累累若珠然,《卫风》所谓泉源者也。汇为巨浸,方广殆数百亩。
其东北岸上有佛寺,甚宏丽。寺西有卫泉神祠。西有百泉书院。明万历时县令纪云鹤筑亭于水上之中央。其亭三室,室重屋,可远眺望。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其水清澈,见其下藻荇交横蒙密,而水上无之。小鱼虾蟹无数,游泳于其中;押鸥驯鹭,好音之鸟,翔集于其上。有舟舣其旁,可耀。亭前为石桥。过而东南,为屋三间者二,皆夹窗玲拢,石户障其南。水自户下出,其流乃驶,溉民田数百顷,世俗谓之卫河。自此而南,经新乡,东逞卫辉之城,北合淇水,历睿县、馆陶、临清入漕河,以达于海。
昔孙登尝隐此山,阮籍诣之,不言而啸。呜呼!使余不幸而生于登之时,其践履亦将与登同耶?登谓嵇康曰:“子才多识寡”,而其后康果见杀。虽然,使登不幸而与余同,欲买山而无其力,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