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三年统练(八)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5 19:43:1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6450字。

  2012届安溪八中高三年统练(八)
  语文试题  
  一、默写(12分)
  (1)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3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战乱时,张太太带着琴在高家避难,恐怖袭来,琴禁不住低声哭起来。大家包括张太太、觉民在内的人都认为琴是因为恐怖而哭,其实琴是悲伤而哭,悲伤她的梦景的破灭,悲伤她自己是一个脆弱的人。(《家》)
  B.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
  元春回贾家省亲时 ,所赐物品中独宝玉与宝钗的一样,宝玉对此感到很纳闷,以为“传错”了。其实这表明元妃已认可金玉良缘一事。(《红楼梦》)
  C.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
  这“金童玉女”是指跟随吴老太爷来上避难的七少爷阿萱和二小姐芙芳,他们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这让一直信奉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子夜》)
  D、吴荪甫朝外站着,脸上的气色和平时不同;他一眼看见李玉亭,招了招手,就喊道:“玉亭,请你到小客厅里去坐一会儿;对不起。”
  端午节过去了,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杜竹斋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总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E.就在流浪汉围攻巴黎圣母院时, 甘果瓦被国王的巡逻队抓住,押到巴士底狱去见国王。甘果瓦好不容易脱身之后,赶快奔向圣昂图纳街,在广场中央石头十字架下的台阶上,找到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弗洛德。他们利用流浪汉的口令“小刀在闲荡”和钟楼的钥匙顺利进入圣母院,并骗出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10分)
  (1)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
  (2)简述关于爱斯梅拉达与甘果瓦的假结婚。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5分)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9.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文段分别体现了孔子和孟子对天下局势治乱的态度。
  B.孔子认为国家的政治不应该由大夫来掌握,而应该由平民执行,体现了他民主的思想。
  C.孔子认为国家的大事如果由诸侯来掌握是很危险的事情。
  D.孟子认为道是不应该为人的喜恶而随意改变的。
  10.用自己的话评论一下这两段文字中孔子和孟子观点的差异。(10分)
  答:                                                                          
  三. 古代诗歌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0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