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之“概括题”
- 资源简介:
约10220个字。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题”
(适用于广州考生)张华忠
在中考语文150中,现代文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它占据这24分左右的分值。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文试卷粗看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细细研究,确有很多隐含的大体技巧在里面。今天我们就主要谈谈记叙文中的必考题型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考点解说】
概括题:
概括题不言而喻是我们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型,一般会在课外阅读的第一题中出现。
年份
题型
题目内容
分值
考查点
备注
2008年
主观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6分 感知与综合 同上年分值
2009年
主观题 结合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分 感知与综合 分值减少
2010年
主观题 结合文章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分 感知与综合 分值减少
2011年 主观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5分 感知与综合 分值减少
概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分为一般概括和高度概括两种。一般概括常见于初一、初二的其中期末考试中,而中考则主要考查高度概括,一般概括是高度概括的基础。
1.一般概括:
一般概括是使用一到两句话对于文章的主要事件或文章的内容概括,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六要素概括法(精简版)
人+事件+(结果)
相信同学们对这个公式都不陌生,但是每次操作起来还真的是有点难度,总是多答很多内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技巧,同学们在答题时会更好操作一些,在概括的时候先找到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找出结果,然后从人物到结果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在头脑中这样思考,概括会更简练、准确。
2.高度概括:
高度概括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词或是几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主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人物情感变化、心理变化。同学们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一定要发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
比如考查对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词语,把文章按照作者的情感变化划分出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提取出关键词来概括,如果没有给出来的关键词,那么就要求我们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答题指导】
一、静心读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主旨
1.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利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2.圈点勾画,并理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等。
二、辨明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有所侧重
记叙文段:要抓住记叙的基本要素(时、地、人,事件的因、过、果)来概括;
议论文段:要抓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键论据、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来概括;
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环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来概括;
散文:要抓住主要线索,事,情,理等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