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4 9:5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070字。

  客观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瓦菲(fēi)   团箕(qī)  彳亍(chì)    分外(fèn)
  B.跫(qióng)音    颓圮(pǐ)     忸怩(niǔ)     青荇(xìng)
  C.装饰(shì)   舵手(duò) 寂寥(jì)      火钵(bó)
  D.长篙(gāo )     河畔(pàn)    琼葩(bā)      百舸(gě)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
  A.迷茫   哀怨  冷寞   切齿拊心     B. 意气  苍茫  沉淀   沽名钓誉
  C.窗扉    清苔   惆伥    夜缒而出    D.保姆  彷徨   涌现  旁证博引
  3.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以其无礼于晋
  C. 沛公安在                        D.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张伟哲曾是四川球迷津津乐道的铁卫,因涉嫌足坛赌球事件,目前已被警方带走。事实上,上半年就有人含沙射影地点到过他赌球。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应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6.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________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丛大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咯脚的石头路面。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落,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为《春秋左氏传》。
  D. 通史的特点是不间断的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事件,一部史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是纪传体,也可以是通史,如《史记》《汉书》等。
  二、阅读题
  社科类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端,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