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1390字。高考诗歌语言的鉴赏内容庞杂,不易把握,本教案简洁,易于操作,内容口诀化,便于学生记忆,用时短,见效快。
诗歌语言的鉴赏教案
河北霸州市第一中学 王珍彩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2、明确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
3、了解语言变形方式
4、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5、掌握诗歌语言鉴赏题型及解答模式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语言鉴赏题型及解答模式
教学难点:
1、了解语言变形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二、诗歌语言知识讲析
(一)、明确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
赏析诗眼或赏析炼字(品评某个字眼或诗句的蕴含和效果);
对整体语言风格的评析(格调、色彩、境界、情味)。
(二)、了解诗歌语言特点
1、诗歌语言一般特点:凝练、含蓄、跳跃性、形象性
(由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词归纳诗歌语言一般特点)
2、语言变形方式
翻译下列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变形方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总结诗歌语言的变形方式
了解诗歌语言的变形方式是鉴赏诗歌的基础,只有了解诗歌语言的变形方式,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才有了对诗歌鉴赏可能。诗歌语言的变形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省略
诗歌不以句子为单位,而以行为单位。为了语言整饬,铿锵和凝练隽永。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纯用名词组成诗,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住在茅店里的客人,闻鸡声而起视天色,趁残月而动身赶路,从铺着白霜上走过,桥上印上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②词语搭配违背常规
为了结构上平仄,押韵和对仗
【例】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