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30字。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 准确掌握高考规定的8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特征
2、 正确使用修辞格(语言运用题)
3、 准确理解语境中各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
【学习重点】上述1、2、3条
【高考命题的特点】
主要有两个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这类题多是在扩展题、仿写题、写对联题中出现。还有一类题是对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它多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中出现。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知识解说】(具体解说见《全程教与学》p118-120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比,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列举其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借代的作用:1、形象生动 2、引起读者联想
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