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梅 馆 记
教学目标:
⒈词类用法。
⒉能明白古人写文章往往借助“借景抒情、即事说理、托物言志”的写法。不要求概念区分,但要求以 “借(拖)……,抒发(表达)……”进行叙述。
教学过程:
一、不采用导语,直接朗读课文。
⒈从题目表面看,写作对象是什么?(梅花?还是梅馆?)落笔重点是什么?(病)
有个别学生回答“馆”,再朗读一遍。并纠正读音。“孤僻”与“癖好”读音
明确:如果是“馆”,应该有介绍馆的说明性(描写)文字,如《岳阳楼记》
⒉怎样的梅花在作者眼中是“病梅”?(曲→欹→疏)
梅花之所以成为“病梅”与那些人有关?(用课文中的字词,文人画士、鬻梅者、有……蠢蠢求钱者?)
谁要负主要责任?(“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⒊面对这些病梅,作者采取行动疗梅?
明确:纵→顺→复→全(顺其本性,顺其自然)——使动用法
4、个别朗读,串讲。
文中的“可以”与六国论最后一段的“可以”(可以、凭借)区别
文中的“智力”与六国论中“智力孤微”
5、古人写文章往往(借助“借景抒情、即事说理、托物言志”等)(采取)委婉写法,避免直接抒情或空发议论。不要求区分,但要求以 “借(拖)……,抒发(表达)……” 进行叙述。列下表:
《爱莲说》借……,表达……
〈陋室铭〉
〈岳阳楼记〉
〈我的空中楼阁〉
〈游包禅山记〉
〈石钟山记〉
6、〈病梅馆记〉应该如何表述?作者仅仅停留在写“病梅”?有没有深层含义或另有它指?联系时代背景与思考练习三
明确:“以梅喻人才”“以病梅比喻奴才庸才”“借梅议政”。清朝封建统治者以“八股文” “文字狱”进行思想统治,有人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遭受九族之灾!故本文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板书:
病梅——曲、欹、疏——文人画士
疗梅:纵→顺→复→全——顺其自然
拖物言志:以梅喻人才 以病梅比喻奴才庸才
7、梅花(人才)本应该顺其自然,但因为客观环境的压制(要求),不得不如此。
下面就以下材料进行概括讨论:
A、“人造美女”(黑人歌手杰克逊的换肤改容应该是第一个人造美男)(个人的爱美之心与社会对姿色、物质的看重)
B、孔乙已死也不肯脱下长衫“多乎哉、不多也!”
C、国家公务员考试,人事部招考比例300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