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第七讲:见识与启示
-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第七讲、见识与启示
【训练目标】
写具有高中学生应有见识的议论文,见解尽可能独到、新颖,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具有启示意义。
【方法指津】
高二学生刚刚进入成年人行列,好奇心重,表现欲强,敢想敢说,思想较少束缚,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独立。这就为他们在考场作文中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颖见解准备好了充分的主观条件。并且他们经过了两年的系统学习,对生活和社会现象也会进行理智辩证的分析,他们的一些见识比一般成年人的见识更广博,更深刻,能透过生活现象深入分析其实质,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作文应该没有问题。
在实际作文中该怎样去表现高二学生应有的见识?该怎样写才能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训练:
1、掌握知识,丰富思想。
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广义的。换言之,不但要增加自己的学识,而且要增加自己的见识;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力,还要丰富自己的阅历。任何一个写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思想的人。没有知识,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缺乏广度和准确性;没有思想,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缺乏深度和科学性。作为高二学生,绝对不能只啃“课本”和做练习,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社会”这部“大书”,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要有条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艺、自然、民俗等都应尽可能涉猎。要经常读报看新闻和时评,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别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要学会借鉴和吸收他人正确的思想、独到的看法。在人类迄今为止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中,没有哪一种能离得开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休曾经说过,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题“与你为邻”,有一个学生的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杀童案”以及“相关的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孩子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孩子都倾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蛋。’”然后又有诸如“‘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钓鱼执法’……这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现象”这样鲜活的材料,现实针对性强,并且能建设性地提出“与人为善”的中心思想。从中可见,这是一个涉猎广泛,关心时事的学生,他掌握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他的眼界比较开阔,见识比较深远,能得到58分这样一个不错的成绩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见议论文指导与训练第一讲)
2、变换角度,开阔思维。
确立恰当的角度,对于高考应试作文来说在于追求新颖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