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3 5: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道士塔
余秋雨
刘刚,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高中教师
教学目的:
1、 体会抒情散文强烈的情感的表现特点
2、 体会本文诗化语言的美,体会本文含义隽永的语句的含义
3、 体会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一、 导入
1、 从中国的几大石窟谈起
2、 简介莫高窟的来历传说。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它是中国古代从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石窟有许多壁画塑像经册,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上个世纪初,由于历史的疏忽和朝廷的腐败,它曾遭劫掠,这成为中国人的一大伤痛,余秋雨就是写出这伤痛的人。
二、 初读课文
1、 作者(见教辅资料)与学生交流对余秋雨的了解,从有关书上读他的散文中的美文选段。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 课文内容疏理
1) 本文写了什么?
2) 文物是谁卖的?
3) 题目中的道士塔是谁的塔?
4) 他卖了文物是罪人,为什么要给他建塔?(此问难度大易散开,及时收住留在后文中讨论)
5) 给他建的什么塔?
6) 僧人的圆寂塔和这个道士的身份是否相符?
介绍佛、道两教及塔
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国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各有特色。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升天),死后的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佛教僧人的死叫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作舍利子,保存用塔。
  传说当年释迦牟尼的弟子问及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这种塔被称为“覆钵式塔”
7) 道士管佛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混乱,错误折射出时代的问题)
8) 王道士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他的语句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他的。(外貌、衣着、神态、行为)
抓住他的那些特征写的?(愚昧)
有那些很形象的词来描写他?找出来并分析(土布棉衣――地位低。目光呆滞――愚蠢。畏畏缩缩――胆小。漠然――无知而无畏,犯罪而不 知。憨厚――老实厚道,这里是无知的意思。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这里是指他对洞还不是太白不过分要求,讽刺其愚昧。满眼困惑――自认为是做正事,对别人的干涉不理解,对自己的犯罪浑然不知,讽刺其愚昧。爽快――舒适痛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