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 资源简介:
约4880字。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即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在诗歌手法上的具体表现。
首先,请欣赏中唐诗人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出少妇的口吻和心声。前两句在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谈出自己的人生悲苦。后两句陡然翻转,传神地表达出这位少妇的怨情:潮涨潮落尚然有信,后悔当初不如嫁给弄潮之人(即船夫)。
再看北宋词人张先《一丛花令》云: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高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思妇词,从登楼远望起笔,由回忆往事收拢到眼前的池沼画阁,最后抒发怨情:回顾自己这种孤寂凄凉的身世处境,还不如落英飘零的桃花杏花,在青春快要凋谢之际还懂得嫁给春风,有所归宿;而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百无聊赖地消耗着青春。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曰:“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
贺裳认为: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一位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似乎都不合乎情理,但这些天真的怨恨语却曲折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闲愁哀怨,感情真挚而深刻,虽无理却奇妙。
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思帝乡》词: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