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四
作者:广东碧桂园学校 常 胜(528312)
第四部分 散 文 阅 读
一、知识点、能力点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⑴以人物为线索,⑵以时间的推移或事件的发展索,⑶以行踪(空间的变化)为线索,⑷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应特别注意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四)、表达方式,即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
要注意各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不同作用,尤其是抒情与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五)、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即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与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又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六)理解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的作用,特别是侧面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七)、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特别注意表限制的副词如最、仅、非常等词语,准确的形容词与动词的表达作用以及某些词语的先后顺序(常问为什么不能调换)。
(八)、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理解文段中有深意的句子的含义。
这种题目要特别防止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而要严格按照文段中人物的情感或作者的意图去理解。
(九)、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和引用等。要区别不能修辞对句子产生的不同作用。
(十)、可说是最难看懂的一类题目:文章所用的写作手法(也叫手法、方法、写作方法等),主要有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对比、衬托、烘托,还有以 写 (填反义词,如《社戏》那些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就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十一)、结构层次,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与并列结构,是划分段落的最主要依据。
(十二)、分析人物形象,要学会联系环境与情节发展,依据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三)、仿写。必须要求自己与原句句式一样、字数基本最好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
二、命题方向
在各地中考中,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
2、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
3、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4、能够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5、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
6、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7、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8、开头与结尾的作用,文段中某一段的作用。
某一部分内容的作用,一般为反衬或作铺垫。
三、题型分析
菜花
每年春天,旧年冬天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棗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纯,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事无暇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天,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也因没空,就胡乱地把它理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的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孟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8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超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去世了。
⑨现在,我已衰暮,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许多往事。我又觉得,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都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
1.本文写了哪几种菜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答:
答案分析:本文共写了三种菜花:白菜花、萝卜菜花、油菜花。( 1 分;三种菜花均答对给1分。)特点:白菜花,黄色,无香味;萝卜菜花,白中带点紫色;油菜花,黄色,有香味。( 2 分;花色和气味各 1分。)
此题考查的是细心搜取资料的能力,一要细心,二要快速。
2.文中所写的几种菜花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分)
答:
答案分析:平凡,自然,朴实,易生易长易开花,无需精心养护。(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特定信息选取所要语句并加以概括的能力。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句子,如②段的“平常得很”、③段的“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尤其注意“竟”字)
3.联系上文来看,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将案头的那株菜花称作“天赐之物”?
(3分)
答:
答案分析:①这株菜花是意外所得而非自己特意种植的;②这株菜花的出现既消除了自己因萝卜菜花被毁坏而感到的遗憾,又出乎意料地满足了自己今年对白菜花的欣赏需要,因此,对它的钟爱之情格外强烈。(答对第①层意思给 2 分;答对第②层意思给三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有非常之难度,基本只能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对作者情感的领悟去回答。第一步要考虑字面义“天赐”为何意:意外得来之意,第二步就是更重要的要考虑其内在含义:切合自己的情感需求,满足自己的需要。
4.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②段对白菜花所作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白菜花的欣赏、热爱和赞美之情。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批评那些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一生撰写成一篇宏伟文章的人们。
C.本文的线索就是菜花,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文章语言明丽自然,简洁顺畅,颇为耐人寻味。
答案分析:B 此题一要看清题目的“不”字,二要根据自己对文段的理解一一排除。
5.仔细品味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
答:
答案分析:本文写了菜花及与菜花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朴实、自然、平凡的人生的赞美和追求。(文章内容概括 1 分;所表达的思想,能完整回答的给 2分,回答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此题对概括中心训练有素的同学而言,不算难,反之就是很难的题了。两层,一层是对大意的概括,二层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
记住,象征性的文章,物之情即人之情。
6.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列序号间标明。(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答案分析:①② || ③④⑤ (6)||(7)(8)||(9) (每画对一处给 1 分。)
此题虽是四段,其实是三段的变种开头两段引入,中间两段前四段些现在,后四段写回忆,最后一段写情。
四、系列训练题精选
(一)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
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 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 在晨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 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
但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我要向他学习!
1.华瞻为什么喜欢逃难?
答:
2.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恰当的词填空。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 (探听、打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 (飘曳、招展)在晨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 (迎回、迎接)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3 .我逃难时的心情是 ,华瞻逃难时的心情是 。(各用原文的两个词回答)
4.请谈谈“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中”捉”的好处。
答:
5.作者从本次逃难中学到了什么?
答:
6.从原文看,“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是什么?
答:
7.“逃难”在作者与华瞻眼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