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2460个字。
2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生字正音】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嗅( xiù ) 闻(气味)。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注音
并蒂(dì )姊妹(zǐ )莲蓬(péng )菡萏( 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
攲斜(qī)荫蔽(bì ) 白瓣儿(bàn)
【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自主学习】
《金色花》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荷叶母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6.《荷叶母亲》一诗中荷叶、红莲、风雨分别诗什么形象?
7.《荷叶母亲》一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