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4900个字。
《台阶》教学实录
一、从造屋时间的长度读文本的况味
1.从时间的长度读父亲造屋的艰辛
师:从你们的实际体会想一想,比如同样是做6道代数题,甲同学基本功扎实一些,方程式很熟练,一个小时便完成了作业。而乙同学,一边做题一边还要翻代数课本,反复对照,整整用了一个下午。你们说,他们感觉会怎么样?
生:当然甲同学会感到很轻松,做完代数题还可看点儿课外书,然后还可到操场上踢踢足球。而乙同学,一个下午都头晕脑涨。当然,他能独立做完也值得肯定。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做一件事情,所用时间的长度,本身就体现着一种艰辛,时间长度就是劳动量的一种标志。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请看《台阶》中,父亲为了造屋,备料用了多长的时间呢?
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生:“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
师:这就是顶着星星出,背着落日归,这一天出去至少要干上十几个小时。大家用短语概括一下怎么说?
生: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师:很好。下边我们再看他造屋时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请同学回答。
生:“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2.从时间的长度读父亲理财能力的孱弱
师:父亲造高台阶的新屋子为啥用这么长的时间呢?
生:没钱,收入低。
师:盖房用的钱是怎样积攒的?
生:节俭。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穿着草鞋去很远的山里砍柴。
师:还用什么方法攒钱?
生:砍柴卖。一元一担,父亲一天能卖一元五角钱。
师:大家算一算,父亲一年用四个月砍柴,一年能卖几个钱?
生:4个月,120天,每天一元五角,共180元。
师:十年不花,充其量才能攒下1800元。所以,父亲省吃俭用。故事中怎样描述父亲攒钱的小气劲儿?
生:“往黑瓦罐里塞角票。”
师:从备料时间长可以看出父亲的理财能力怎么样?
生:不怎么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砍柴人。除了卖力气,没有什么别的生财之道。
师:是呀!他要是能在三两年内盖上一幢高台阶的大瓦房,他岂不就成了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典型人物了吗?他备料的方式规定备料的时间必然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