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与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14 19:23: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20.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初,也有一位被青年学生所喜爱的年轻诗人,他的名字叫徐志摩,有人说,学习我国现代诗歌,不能不学习徐志摩的诗,学习徐志摩的诗,不能不学习他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
  我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诗人徐志摩吗?把自己知道的徐志摩的情况和同学们介绍一下。
  同学们的介绍主要有如下内容:
  徐志摩是一位诗人,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因飞机失事遇难的;
  有一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就说了徐志摩的事。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诗人创作《再别康桥》的背景知识,我向同学们作了如下补充:(大屏幕展示)
  1920年,24岁的徐志摩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开始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思想、人生世界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1922年8月学成回国,创作了诗歌《康桥再会吧》。
  1928年秋,徐志摩出国经印度至英国,来到了母校探旧,第二次作别康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就是诗题中的“再别”的意思。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诗歌的内容,我先让大家自由诵读两遍诗。
  然后我让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全诗,目的在了解学生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感情地表达是否有所体现。
  学生评论两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似的”、“漫溯”音读的不准确,读的过快。
  看到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对诗的情感也有了初步体会,我把诗朗读(其实是背读)了一遍。(学生鼓掌)
  我向同学们挥了挥手,以示感谢。让同学们对老师的朗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谈感受,主要感受如下:
  老师读的熟练,不是在读,而是在背诵;
  老师在读时有的地方读的轻有的地方读的重,不像刚才那两位同学读时没有轻重;
  老师把有的诗句读的缓慢,有的则快一些;
  老师在读时感情有变化。
  有一个同学说,老师读得有些忘情,就像诗人在校园里游走一样。
  我说,同学们谈的都很好,可能老师读的还不够。同学们能有这么多的感受,既说明了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读,在努力地理解,这也是我们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刚才一位同学说得好,老师读时就像诗人在校园里游走一样。的确如此,老师就是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就像诗人一样游历了自己的母校,在读自己的诗。进入诗人的世界,是我们理解一首诗的重要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谈的感受,把自己当作诗人徐志摩,把全诗再读一遍,努力读出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
  同学们朗读完后我说,这首诗共有7节,写了诗人回到母校的所见所想所感,那些诗节写了这些内容?
  学生明确:主要在诗的2—6节。
  下面我要求同学们自由阅读2—6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