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3710字。
《 登 高 》教 学 实 录
【教学过程】: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了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上杜甫的《登高》时,我作了新的尝试,以下为课堂实录:
序幕:录音机提供伴读音乐《二泉映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登高》这首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9面,看看这首诗。
(生自己看课文),教师板书这首诗的题目——
师:这首诗和前面所学的《秋兴》《咏怀古迹》这两首诗都是杜甫在同一时期写的作品,其中《登高》写于公元767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当时安史之乱的硝烟还未散去,外敌入侵,藩镇割据,战争仍在继续。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六岁,在外漂泊多年,而且疾病缠身。重阳节,正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已经走到生命的晚秋。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面对万里长江,面对衰败的枯树,这位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师:谁来朗诵这首古诗。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生齐读,以《二泉映月》伴读)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生1:这首诗写了自己秋天登高看到的景象。
师引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2:看到了天很高、听到了猿在悲啼。还看到了清清的水中沙洲,看到了洁白的沙,看到了鸟在上面盘旋。还看到了无边的掉落下来的树叶,发出萧萧的声音。还看到无边无际的长江波涛滚滚地奔涌而来。
师引导:说得很好。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3:想到自己常年在外面漂泊,想到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不好,病痛多。想到自己的鬓发都已经花白了,想到因为病痛,连浊酒都不能喝了。)